顶部右侧自定义内容
顶部左侧自定义内容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丹道经典资料 > 正文

道教道家导引术

作者:洞真山人发布时间:2025-08-05 15:29分类: 丹道经典资料 浏览:72评论:0


导读:最佳练习时间与准备: 凡是要做导引,应当在凌晨丑时之后、卯时之前(大约凌晨1点到5点),天气清朗温和的时候进行。 准备步骤: 先解开头发,向四面八方(前、后、左、右)散开梳理,...

最佳练习时间与准备:

  • 凡是要做导引,应当在凌晨丑时之后、卯时之前(大约凌晨1点到5点),天气清朗温和的时候进行。
  • 准备步骤:
    1. 先解开头发,向四面八方(前、后、左、右)散开梳理,从发际线向上一直梳到头顶,共梳理365遍。
    2. 梳理完毕后,让头发自然披散在背后,或者松松地挽个髻也可以。
    3. 点燃香(营造氛围)。
    4. 面向东方,平直坐好(臀部坐稳,双腿自然弯曲或盘坐),双手“握固”(大拇指屈于掌心,其余四指握住拇指)。
    5. 闭上眼睛,存想神明。
    6. 叩齿(上下牙齿轻轻叩击)365次。
    7. 然后放松身体,调匀呼吸(纵体平气)。
  • 准备完毕,按以下顺序依次进行导引动作:

导引动作步骤:

  1. 交叉推托 & 拉伸肩颈:

    • 先屏住呼吸(闭气)。
    • 两手五指交叉,翻掌(手心向前)向前尽力伸直手臂(极引臂),想象用力向前推托某个东西,保持这个姿势一段时间(拒托之良久)。
    • 然后举起双手,翻掌向上(手心向上),再次尽力向上伸直手臂。
    • 接着放低左手,用力抬起右肘,让左肘臂按在(或勾住)后颈项上,左手同时向下用力拉(牵)。
    • 身体微微向左倾斜(亚向左),张开右腋窝,用力伸展右侧胁肋(努胁)。
    • 同样方法,放低右手,用力抬起左肘,让右肘臂按在(或勾住)后颈项上,右手向下用力拉,身体微微向右倾斜,张开左腋窝,用力伸展左侧胁肋(低右举左亦如之)。
    • 然后放低双手,用手勾住后颈项(低手钩项),抬起两肘(举两肘),挺起胸膛(偃胸),仰头向后(仰头向后),让头向后与手向前形成前后对抗用力(令头与手前后竞力为之)。
    • 接着保持双手勾住后颈项(即低手钩项),摆动双肘,扭动身体(摆肘捩身),先向左,再向右。
    • 最后将双手放松放在两膝上(放手两膝上),微微吐气,使呼吸通畅(微吐气通息)。
    • 以上这套动作,从头开始重复做三遍(又從初為之三度)。
  2. 挽弓开胸:

    • 接着,伸展左手(覆伸左手),手掌心向上,手指用力伸直(仰掌坚指)。
    • 同时弯曲右手臂,抬起右肘(屈右手,举肘),右手也是掌心向上,手指用力伸直(仰掌坚指)。
    • 张开双臂和胸膛,做出像拉弓射箭一样的姿势(开臂胸膊如挽弓之势)。
    • 同时回头向左看(回头向左)。
    • 让头颈、胸部和手臂肘部都用力(使头项、胸臆、臂肘等,用力为之)。
    • 然后换另一边:伸展右手,弯曲左臂抬肘,掌心向上指伸直,回头向右看。
    • 左右两边各做三遍(左右各三度)。
  3. 前后冲拳:

    • 两手握拳(作拳)。
    • 像拿着东西一样(拿臂),用力向前“筑”(冲击、捶打)。
    • 然后立刻用力向后收缩双肘(努肘向后),做出紧张用力的姿势(蹙急做势)。
    • 前后冲拳都要用力做(用力为之)。
    • 向前冲和向后缩肘各做三遍(前后各三度)。
  4. 左右摆臂 & 攀肩仰俯:

    • 用左拳带动手臂,用力向左后方摆动三次(左手拳向左之后力摆臂三)。
    • 再带动手臂用力向下摆动三次(又向下摆臂三)。
    • 右手同样方法,向右后摆动三次,再向下摆动三次(右如之)。
    • 接着,交叉双臂于胸前(交两臂于胸前),双手手指分别抓住(攀)对侧肩膀(各以手指攀两肩)。
    • 抬头挺胸(仰头偃胸),用力挺起腹部和腰部(努腹腰为之)。
    • 然后低头弯腰(低头曲腰),耸起肩膀(耸肩),双手用力向下抓(攀)住肩膀。
    • 这样一抬头挺胸一低头弯腰,各做三次(一仰一低,各三度)。
  5. 促肘前后 & 俯仰努背/胸:

    • 弯曲手腕,把手腕放在腋窝下方(屈两手腕安腋下)。
    • 用力把两肘向前推(促两肘向前),同时低头用力拱起背部(低头努背为之)。
    • 然后抬头用力挺起胸膛(仰头努胸臆),同时用力把两肘向后收(促两肘向后)。
    • 这一前一后的动作各做三遍(前後各三度)。
  6. 托腰后仰 & 摇身:

    • 坐直(帖膝坐),用两手托住后腰(以两手托腰向前)。
    • 身体尽力向后仰(偃身向后),与手向前托腰形成对抗用力(竞力为之)。
    • 保持这个姿势,轻轻摇动身体(仍搖動其身)。
    • 然后恢复平坐放松(平坐纵缓)。
    • 这套动作重复做三遍(又為之三度)。
  7. 托肋攀膝 & 回望:

    • 盘腿平坐(交经平坐)。
    • 左手托在左肋(左边肺)下方,稍靠近身体。
    • 翻转手腕使手心向外,指尖朝向身体方向(后回腕向外指裹)。
    • 同时用右手抓住左膝盖(以右手攀左膝)。
    • 回头向左上方看(回头向左仰视)。
    • 用力绷紧左右臂膀(努左右臂膊)。
    • 左右两边各做三遍(左右各三度)。
  8. 抱膝开合 & 仰俯:

    • 竖直两膝,两腿交叉(坚两膝交两经)。
    • 两手十指交叉,翻掌向外(手心向外),抱住膝盖(以两手交指反掌,向外抱膝)。
    • 低头用力拱起腰背(低头努腰背),同时尽量把膝盖向外打开(开膝)。
    • 手臂尽力够到膝盖(臂极膝)。
    • 做完后,迅速翻掌向内(手心向内),紧紧抱住膝盖(回手掌向裹,急抱膝)。
    • 同时挺直身体,仰起脸(耸身仰面),伸展咽喉和胸膛(申咽臆),用力向后靠(力向后为之)。
    • 这样一抱膝拱背(低)一抱膝仰身(仰),各做三次(一仰一低各三度)。
  9. 捉脚趾攀拉 & 摇身:

    • 盘腿平坐(交经平坐)。
    • 把腿从膝盖内侧向身体方向收回,再向外伸出(从膝向裹申经出外)。
    • 用手抓住伸出的脚的脚趾(以手捉腳指)。
    • 耸起肩膀(耸肩),向上用力拉脚趾(向上用力攀)。
    • 同时用力挺起腰腹向前(努腰腹向前)。
    • 抓住脚趾左右摇动身体(左右搖之)。
    • 感觉气息用尽时放松(气极放宽)。
    • 左右脚各做三遍(又為之三度)。
  10. 攀脚至心 & 举踵托膝 & 转体:

    • 用左手抓住左脚趾,顺着脚内侧一直抓到脚心(左手攀左脚指至脚心),再顺着脚外侧抓到接近脚踝(脚指至手腕)。
    • 然后慢慢把脚伸直(渐长舒脚),脚后跟向上抬起(举踵向上)。
    • 同时用右手托在右膝盖上方(将右手托右膝上)。
    • 转动头部向左右两边尽力看(转头向左右竞力为鸟之)。
    • 接着弯曲左脚(即屈左脚),用双手一起捧住左脚后跟(以两手共捧其跟),向上高高举起(向上高舉之),然后放下(即放下)。
    • 再用左手按在左膝盖上(以左手按膝),右手抓住左脚(右手攀脚),左手用力向下压膝盖(左手向下极按),右手用力向上拉脚(右手回向上极攀之)。
    • 回头向右后方看(回头向右之后),用力绷紧肩膀和臂膀(努肩膊为之)。
    • 左右脚各做三遍(左右三度)。
  11. 伸脚后仰 & 反手托臀 & 蹬踏:

    • 伸直两脚(长舒两脚),身体向后仰(偃身向后)。
    • 反手用手背托住臀部(反手托肺)。
    • 弯曲右脚(屈右脚),向前做用力蹬踏的动作(向前作势掣踏之)。
    • 左右脚各做三遍(左右三度)。
  12. 脚踵加膝 & 垂膝:

    • 伸直右脚(舒右脚),弯曲左脚(屈左脚)。
    • 把左脚后跟放在右大腿上(以踵加右脾上)。
    • 左膝盖自然下垂向下(垂左膝向下),让它尽量接近地面(令至将)。
    • 然后换另一边:伸直左脚,弯曲右脚,把右脚后跟放在左大腿上,右膝下垂。
    • 左右各做三遍(左右各三度)。
  13. 后仰托臀 & 钩膝下按:

    • 身体向后仰卧(偃身),保持反手托臀的姿势(反托状)。
    • 竖直左膝(坚左膝),快速把左脚后跟收拢到臀部旁边(促敛其踵至臀边)。
    • 抬起右脚后跟(举右踵),用右脚去钩住左膝盖(钩取左膝)。
    • 然后右脚逐渐用力向下压(渐向下按之),让左膝盖被压向地面(令左膝头至林)。
    • 左右两边各做三遍(左右各三度)。


    收藏

    标签:


    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