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部右侧自定义内容
顶部左侧自定义内容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丹道经典资料 > 正文

道家道教导引术:太清导引养生经

作者:洞真山人发布时间:2025-08-05 13:47分类: 丹道经典资料 浏览:57评论:0


导读:太清导引养生经 慎修内法 赤松子导引法: 赤松子,是神农氏时代的雨师。他能随风上下飞行,到高辛氏(帝喾)时代还健在。 他常在早晨起床后,铺席面朝东方而坐: 先两手交叉放在头...

太清导引养生经

慎修内法

  • 赤松子导引法:

    • 赤松子,是神农氏时代的雨师。他能随风上下飞行,到高辛氏(帝喾)时代还健在。
    • 他常在早晨起床后,铺席面朝东方而坐:
      1. 先两手交叉放在头顶,将头向地面牵引(类似缓慢低头),闭气五次,五次呼吸后停止,消除腹部胀气。
      2. 接着,右手掩住后脑,左肘支撑地面,尽力拉伸(身体向左侧弯压)。再换成左手掩后脑,右肘支撑地面,尽力拉伸五次。呼吸停止(指做完五次后自然呼吸),导引筋骨。
      3. 接着,两手按在右膝上,身体上提至腰部(类似坐直),然后尽力低头向下(类似俯身),五次呼吸后停止,导引腰部。
      4. 接着,左手按在左腰和左膝上,右手尽力向上伸展,然后复原。再换成右手按在右腰和右膝上,左手尽力向上伸展。各做五次呼吸后停止,导引心腹。
      5. 接着,左手按在腰部,右手尽力向上伸展,然后复原。再换成右手按在腰部,左手尽力向上伸展。五次呼吸后停止,导引腹中。
      6. 接着,两手交叉放在胸前两胁前,左右摇头不停,尽力摇到极限后停止。导引面部和耳朵,使邪气不能侵入。
      7. 接着,两手叉在腰部下方,身体左右自行摇晃,尽力摇到极限后停止,疏通血脉。
      8. 接着,两手相互交叉(抱肩?),尽力拉伸,左右牵引肩部。
      9. 接着,两手交叉反放在头顶上,左右自行调整(拉伸),导引肺、肝。
      10. 接着,两手交叉放在胸前,左右尽力拉伸(扩胸?),消除皮肤中的烦闷之气。
      11. 接着,两手叉在身体左右,耸起肩膀牵引皮肤,站立左右摇摆,摇动双腿牵引,消除脚气。
    • 以上是赤松子的导引法,能祛除百病,延年益寿。这应当每天练习,长久坚持必有益处。
  • 宁先生导引法:

    • 宁先生,是黄帝时代的人。担任陶正(掌管陶器之官),能用火自焚而随烟气上下,衣服常不被烧灼。
    • 常在子时(夜11-1点)之后、午时(中午11-1点)之前,解开头发面朝东方:
      • 握紧拳头(握固),闭气一次,然后举手左右做导引动作。
      • 用手掩住两耳,能使头发乌黑不白。
      • 向外导引三次(可能指转头或某种动作)。再用手指搓揉脖颈两侧的筋脉三次,使人眼睛明亮。
      • 面朝东坐,闭气两次,用两手中指点入口中,取唾液十四次,相互摩擦擦拭眼睛,使人眼睛明亮。
      • 面朝东坐,闭气三次,用手捻搓鼻两孔,可治愈鼻中息肉。
      • 面朝东坐,闭气四次,叩齿次数不限,然后伏身向前侧卧,闭气六次,可治愈耳聋目眩。
      • 转身向外(可能指改变姿势),闭气七次,可治愈胸中疼痛、咳嗽。
      • 抱两膝,自行尽力踮脚离地(企地),闭气八次,可治愈胸部以上至头、颈、耳、目、咽喉、鼻子的邪热。
      • 去掉枕头,握紧拳头闭气,自行尽力踮脚离地,闭气九次。头朝东使人气息上下通畅,微微用鼻吸气,可治愈虚弱。如果不能遵循阴阳之法,在太阴(可能指特定时辰或方位)时不要做。
    • 虾蟆行气法: 正坐,自行摇动两臂,闭气十二次,对治疗劳损效果极佳。
    • 侧卧法: 左右侧卧,闭气十二次,治疗痰饮不消。右边有饮病则右侧卧;左边有饮病则左侧卧。有未消之气则排出。
    • 向日法: 在日出、日中、日落三个时辰,面朝太阳正立,闭气九次,仰头吸取日光精华,吞咽九次,能增益精气百倍。
    • 避火法: 进入火中时垂下两臂闭气不停,即是不被火伤的方法。
    • 治淋法: 面向南方蹲踞,两手从弯曲的膝下伸入,手掌按住两脚脚趾使脚向内弯曲,有利腰臀,可治愈小便淋沥、遗尿。
    • 固精法: 箕踞(两腿前伸分开坐),交叉两脚,两手从腿内侧伸入并拢脚中,再交叉两手,尽力牵引,可治愈梦遗、精气不固。
    • 治咳法: 两手交叉放在下巴下,尽力拉伸(可能指托下巴仰头),有利肺气,治疗突然的气逆咳嗽。
    • 治壅法: 抬起两脚夹住两颊边,两手按地,可治疗宿食壅滞(此法存疑,可能是姿势描述有误)。
    • 治臀痛法: 举起右手,伸展左手,坐下,右脚放在左腿上盖住左脚,可治愈臀部疼痛。
    • 治胁痛法: 举手交叉放在颈后相互握住尽力拉伸,治疗胁下疼痛。
    • 治骨节疼法: 舒展左手,右手在下握住左手拇指尽力拉伸;再舒展右手,左手在下握住右手拇指尽力拉伸。皆治骨节酸疼。
    • 治腰痛法:
      • 掩住两脚(可能指抱住脚),两手指按在脚趾上,可治愈腰像折断一样不能俯仰。若有瘀血日久,照此法做即愈。
      • 用力伸直脚趾,可治愈腰脊痛不能回头看的。
      • 用右手从头上下来,再挽手向下(可能指摸背),可治愈颈项不能回头看。
    • 治腰痛及小便不通法: 坐地,掩住左手(可能指左手按地),用右手指肩部并挽拉(可能指按摩肩颈),可治愈身体倾斜、膝腰疼痛及小便不通。
    • 服气法: 面朝东坐,对着太阳,左手作揖状向月(可能指意念),全身意念仰望北斗星,心中服食月华之气。开始后可使各种病邪不能侵入,缓解头部仰起的痛苦困难(此段描述较玄)。
    • 张弓法: 牵拉右手反折(可能指拉弓动作),左右各自尽力做张弓动作,兼能补益五脏不足之气。气息达到时(气至)就抱两膝贴胸,尽力拉伸,此法常使丹田之气回补大脑。
    • 利发美脊法: 坐地,伸直两脚,用手搓揉脚踝,头尽力向地面牵引(类似坐位体前屈),调理脊椎各节,使发根润泽、头发秀美。
    • 治久寒法: 坐地,交叉两脚,两手从弯曲的腿中伸入,低头,交叉放在颈项上,可治疗久寒不能自温。
    • 耳聋法: 耳朵听不见时,不要强求听清,加倍发声(可能指大声说话或诵念)并闭气不息。
    • 行气愈疽法: 行气意念从头顶到脚心,可治愈疽、痂、麻风、半身不遂及各种痹症。
    • 愈臂痛法: 尽力向右振动两臂,闭气九次,可治愈臂痛、疲劳倦怠、风邪阻滞导致肢体不遂。
  • 龟鳖行气法:

    • 用衣服覆盖口鼻,闭气九次,然后正坐(或正卧),微微用鼻呼出吸入之气,可治愈鼻塞不通。
    • 面朝东坐,仰头闭气五次,用舌头舔舐口中津液,满十四次后吞咽,可治愈口干舌苦。
  • 雁行气法:

    • 低头靠臂(可能指俯身),闭气十二次,用意念导引,使滞留的饮邪和宿食从下部排出,自然痊愈。
  • 龙行气法:

    • 低头下视,闭气十二次,可治愈风疹、恶疮,使热邪不能上攻咽喉。
    • 或者,让病人面向温暖明亮处躺卧,用手从腹部按摩到脚,再用手握住脚牵引,垂下手臂十二次,闭气十二次,可治愈脚足麻木痹痛不能行走、腰脊痛。
  • 治毒法: 两手放在颈项上交叉,治疗毒症不愈,腹中有大气(胀气)就吐出它。

  • 服月华法: 在月初出、月中(望月)、月落时,面朝月亮正立,闭气八次,仰头吸取月光精华,吞咽八次,使阴气增长。妇人吸取,阴精更加旺盛,利于生育。

  • 避水法: 入水时举起两手臂闭气不息,即是不被淹没的方法。

  • 治腿疾法: 面向北方箕踞,用手牵拉脚趾,可治愈大腿肌肉痿弱无力(伏兔痿)和臀部筋脉问题。

  • 愈淋沥乳痛法: 快速箕踞,用两手从弯曲的腿下伸入,按地,腿弯曲,手加上(可能指支撑),抬起臀部(尸),此时可行气,可治愈小便淋沥、乳房疼痛。

  • 愈腹满法: 举脚交叉放在颈项上(类似肩倒立),两手按地,支撑臀部,任气息达到极限。脚交叉放在颈项上,可治愈腹中忧愁胀满,去除三虫(寄生虫),调和五脏,精神畅快。

  • 治气冲法: 蹲踞,用两手举起双脚,尽力横向蹲踞(可能指深蹲),治疗气上冲导致的肿痛、寒邪侵入上下所致的病、增益肾气。

  • 乌发明目法: 蹲踞,用两手举起脚趾,尽力低头,则五脏之气汇聚,治疗耳聋、目不明。长久练习,则能使人白发转黑。

  • 治阴结法: 正仰卧,两手卷起(可能指握拳),两肘紧握(存疑,可能指用力)不息,顺着脚跟,依托(林,存疑),治疗阴部结聚、筋脉麻木、睾丸(囊)问题。用两手反撑在腋下,治疗胸中胀满眩晕、手臂枯萎无力。

  • 鳖取气法: 反两手按在膝上,仰头,模仿鳖吸气,引致丹田元气(大黄元气)到达丹田,使人腰脊不知疼痛。

  • 上行气法: 手大拇指急速捻搓鼻孔,闭气不息,则气上行到达头顶泥丸宫(脑中),使阴阳调和运行不倦。

  • 利阴阳法: 用左手急速抓住头发,右手按摩颈项中,这就是所谓的血脉之气各归其根,关闭足太阳经之气,使阴气不外溢,确实明白皆有利于阴阳之道。

  • 治便秘法: 正坐,两手交叉放在背后,名叫“带缚”,可治愈不能大便,通利腹部,治疗虚弱消瘦。

  • 治阴满法: 坐地,两手交叉放在下面(会阴?),可治愈阴部胀满。

  • 治头眩法: 用两手抓住绳子,像驴一样倒悬,让脚反而在上面,可治愈头眩风癫。

  • 治不专精法: 用两手牵拉(绳子),反放在背上(可能指反手抓绳),拉住绳子自悬(可能指引体向上),可治愈精神不能专注、饮食不下。

  • 治痔疮法: 用一只手上牵绳子,下手自己抓住脚(可能指倒吊时),可治愈久痔及痔疮肿痛。

  • 治吐逆法: 坐地伸直两脚,用两手交叉,挽拉两脚尽力牵引,可治愈肠胃不能受纳食物、呕吐呃逆。

  • 宵先生论导引:

    • 宵先生说:想要通过导引行气来祛除百病、延年益寿的人,要常存一念:有一粒“还丹”能归还丹田。使人生命存在的是“丹”,救治人的是“还”,保全则延年,失去则衰朽。导引的作用,是让人肢体骨节中的各种邪气都去除,正气得以留存。如果能精诚勤奋地练习、实践,在动作言语之间,日夜修行,就能使骨节坚强,治愈百病。如果突然中风,或旧有顽疾、疟疾、肢体不遂、耳聋不闻、头风癫疾、咳逆气喘、腰脊疼痛等,都可以按照导引图谱,根据疾病所在部位,行气导引,用意念排除病邪。行气,可以从内部补益;导引,则可以治疗四肢。这是自然之道,只要能勤奋修行,就能与天地同寿。
  • 彭祖谷仙导引法:

    • 彭祖,是商朝的大夫。经历夏朝到商朝,号称七百岁,常吃桂(肉桂)得道。
    • 他常解开衣被,伸展腰部,使小腹鼓起(填小腹),五次呼吸后停止,导引肾脏,去除消渴,调和阴阳。
    • 又说:
      1. 伸左脚,屈右膝,向内压住(左脚?),五次呼吸后停止,导引脾脏,去除心腹寒热、胸胁邪气胀满。
      2. 挽拉两脚趾,五次呼吸后停止,导引腹中,去除疝气、癥块,通利九窍。
      3. 仰起两脚趾,五次呼吸后停止,导引腰脊,治疗痹症和半身不遂,使人耳聪。
      4. 两脚内侧相对,五次呼吸后停止,导引心肺,去除咳逆气喘。
      5. 脚跟内侧相对,五次呼吸后停止,活动大腿,消除五络(经络)之气,通利肠胃,去除邪气。
      6. 掩住左脚踝(胫),屈右膝,向内压住(左脚踝?),五次呼吸后停止,导引肺脏,去除风虚,使人明目。
      7. 张开脚踝,两脚趾尽力伸直,五次呼吸后停止,使人不抽筋。
      8. 两手牵拉膝盖放在心口上,五次呼吸后停止,治愈腰痛。
      9. 向外转动两脚十遍,向内转动两脚十遍,停止以恢复各种劳损。
    • 以上是彭祖谷仙导引法,是祛除百病、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。共十节,每节五次呼吸,五五共二百五十息。想导引,常在夜半至鸡鸣(凌晨1-3点),或清晨(平旦)进行,禁止吃饱饭后和沐浴后立即做。
  • 王子乔八神导引法:

    • 方法:枕头高四寸,两脚相距各五寸,两手离身体各三寸。解开衣服,披散头发,正仰卧,不要有任何杂念。安定心意后,才用鼻子慢慢吸气,用口呼出。气息要各自送达相应的脏腑。做完一遍再从头开始。想停止时,先做到极限再停下,不要勉强延长呼吸。长久练习,气息自然能延长。气息往来,不要让耳朵听到鼻子感知(指轻柔无声),轻微而专注地进行,长久坚持就能深入,气息可达到大腿股胯,以节省(气息)为贵。意念似有似无(若存若亡),做一百遍,腹部会随气运动发出响声,有体外的声响就表示成功了。成功的人,还有什么疾病呢?(接着描述内观五脏六腑的形态颜色和功能,略)... 想导引的人,体虚的闭目,体实的开目。根据病痛所在行气,不用第七次呼吸(可能指特定方法)。缓缓来回踱步约二百步,再坐下,慢慢咽气五六次。若未愈,再照原法做一次,以痊愈为效。各种病痛,正仰卧,披发如法,慢慢用口吸气填满腹部,尽力吸到极点似要断绝,再慢慢用鼻呼气,数十次。体虚的用补法(鼻吸口呼),体实的用泻法(口吸鼻呼)。闭口温热气息咽下,约三十次,腹中转动鸣响才停止,再踱步二百步。不愈,再做。病在喉中、胸中的,枕头高七寸。病在心下的,枕头高四寸。病在脐下的,去掉枕头。用口吸气鼻呼气的,名叫补法;闭口温热气息咽下的,名叫泻法。
    • 闭气治病法:
      • 想引头部病气,仰头。
      • 想引腰脚病气,仰起脚十趾。
      • 想引胸中病气,挽拉脚十趾。
      • 引手臂病气,掩(按?)手臂。
      • 想去腹中寒热各种不适,或中寒身热,都闭气鼓起腹部。想呼吸时,慢慢用鼻呼吸。做完后重复,到痊愈才停。
    • 具体闭气导引法(三十四式摘要): (因篇幅,简述核心动作与功效)
      1. 坐地伸腰脚臂,手按地,口吸鼻吐:除胸肺痛。
      2. 端坐伸腰前后摇头:除头虚空耗。
      3. 端坐伸腰,左胁侧卧,口吸鼻吐:除心下积聚不快。
      4. 端坐伸腰,鼻吸,右手捏鼻:除眼昏、息肉、耳聋、伤寒头痛。
      5. 仰卧,口吸鼻吐:除腹中拘急。
      6. 右胁侧卧,鼻吸口小咽,摩腹:除胁皮肤痛。
      7. 端坐伸腰展臂仰掌,闭气七息(蜀王台):除胁下积聚。
      8. 俯卧去枕立脚,鼻吸四四,鼻出微气:除身热背痛。
      9. 端坐伸腰举左掌,右手后伸:除两臂痛结气。
      10. 端坐抱膝,闭气鼓腹14-21次:通气,十年少容。
      11. 端坐伸腰左右倾,闭目鼻吸:除头风。
      12. 腹中痛饱食,坐伸腰,口吸数十次:消食安腹。
      13. 端坐如张弓满射:除四肢烦闷背急。
      14. 端坐伸腰举右掌,左手承左胁,鼻吸七息:除胃寒食不消。
      15. 端坐伸腰举左掌,右手承右胁,鼻吸七息:除瘀血结气。
      16. 两手后撑仰头,口吸气咽数十次:除热、身伤、死肌。
      17. 仰卧展臂脚,鼻吸七息,摇脚三十:除胸足寒、周身痹厥逆。
      18. 仰卧屈膝两膝相对,手翻两脚,伸腰,口吸气填腹七息:除痹疼热痛、两脚不随。
      19. 身体昏沉:两手抱头,上下宛转(开胁)。
      20. 踞伸右脚抱左膝,伸腰鼻吸七息:除难屈伸、脑中痛瘀痹。
      21. 踞伸左脚抱右膝,伸腰鼻吸七息:除难屈伸、脑中疼(或风目昏耳聋)。
      22. 仰卧直脚捻阴囊令赤:除阴湿、小便难、小腹重、腹中热。
      23. 踞抱膝鼻吸七息:除腰痹背痛。
      24. 俯卧看脚跟,伸腰鼻吸七息:除脚筋痛转筋酸疼。
      25. 仰卧展手外,脚跟相对,鼻吸七息:除膝寒腿骨疼。
      26. 仰卧展手脚,脚跟相对,鼻吸七息:除死肌不仁、足胫寒。
      27. 仰卧展手脚,向左抬两脚踵(?),鼻吸七息:除胃中食苦呕。
      28. 踞伸腰两手拉脚跟,鼻吸七息至膝头:除痹呕。
      29. 仰卧展手脚仰趾,鼻吸七息:除腹中拘急剧痛。
      30. 仰卧左踵勾右拇趾,鼻吸七息:除厥逆。脚错位不拘拇趾,依文用。
      31. 仰卧右踵勾左拇趾,鼻吸七息:除周身痹。
      32. 病在左:坐伸腰左视目,口慢吸气咽数十次。
      33. 病在心下积聚:坐伸腰仰向日仰头,口慢吸气咽三十次。
      34. 病在右:坐伸腰右视目,口慢吸气咽数十次。
  • 王乔导引图(部分在彭祖法中):

    • 第七法:伸左脚,屈右膝,向内压住,五次呼吸止,引脾气,去心腹寒热、胸胁邪胀。
  • 彭祖导引图:

    • 导引、服气、解开头发、面东坐、握固不息一次,举手左右导引,用手掩两耳,用手指搓揉颈项两边筋脉五次。使人眼睛明亮,头发乌黑不白,治头风。
  • 淘气诀:

    • 诀曰:人的五脏,也各有其气。先闭住呼吸,感觉(需要服气)后,想服气的人,先要淘转(涤荡),让宿食和旧气得以排出,然后调服。方法是:闭气、握固,仰卧两拳放在乳间,两膝抬起背部及臀部(可能指提肛收腹),内里闭气,鼓动气海中的气,让它自然从内而出,运转它,然后“呵”气呼出,做九次或十八次停止。淘气完毕,再调服(新气)。
    • 导引服气,面东坐,不息四次,叩齿十四次,治愈龋齿痛。或说治牙虫不龋。
  • 咽气诀:

    • 人都禀受天地元气而存活。每次吞咽吐纳,则内气与外气相呼应。内气从气海随着吐气而上,直到喉咙。等吐气到极点时,就闭嘴连续鼓动(舌喉)咽下,发出汩汩的明显声音,然后(气)从左边而下(男),经过二十四节脊椎,像水流过台阶,声音清晰可闻。女人则从右边而下。这样内气就稳固了,效果明显不同。用意念推送它,用手按摩它,让它快速进入气海(脐下三寸,即下丹田)。初服气的人,上焦不通,这样按摩有帮助。如果气已流通,不用按摩也会自行下去。闭口连续吞咽,只咽两次,叫做“云行”。湿润地吞咽(咽津),叫做“雨施”。服气入门,气未通时也可在夜间进行。每一咽都配合“雨施”。不要急于做连续吞咽(云行)。坚持三年,才能成功。
  • 其他导引服气法:

    • 靠墙正立,不息,行气从头到脚止:愈疽痂、麻风、偏枯、痉病。或说行气从脚起,让气上行至头止。
    • 先仰卧,闭口鼓腮腹,让气满口后咽下,咽时意念向后(肾?),早晚做,妙。
    • 蹲踞在墙角,两手抱膝低头,不息九次:愈颈痛腰脚。或治劳损。
    • 左右伸两臂,不息九次:愈臂痛劳风、气不随、闭塞。
    • 正坐,仰天呼出酒食醉饱之气:即感饥饿清醒。宜夏天做,令人温凉不燥。
    • 正坐,张鼻服气,用意念排至脐下,小口微排,不息:除结滞。宜夏天喜热时。
    • 小低头,微呼吸,抱手左右(摇动?),不息十二次:消食,轻身,益精神,邪气不得入。
    • 低头抱踞,用绳自缚,低头不息十次:消食轻身。
    • 常两手像托千斤巨石,左右互相做:终身无疾。
    • 两手按地,缩身曲脊,向上挺举三次:每日做,补益延年。做时勿当风,须闭气。每一动作做完吐气勿让耳闻。若劳倦,可咽气缓解。脏腑病若寒,则吹气(呼);若热,则呼气(呵)。
    • 俯身如蛇行,闭气仰卧,再直身蹲踞,面向当值星宿(王相所在)方向不息:少食即通畅。服气为根本,唾液为玉浆。春天生发,冬天闭藏。口中津液,甜如饴糖。勉力行之,勿生疑惑。
    • 六字诀治病法:
      • 呵 (hē) 属心,心主舌。口干涩、气不通及诸邪气,呵以治之。大热大张口呵,小热小张口呵,须用意衡量,过度则损。
      • 呼 (hū) 属脾,脾主中土。气微热、腹胀满、气闷不泄,呼以治之。
      • 嘘 (xū) 属肝,肝主目。目温赤,嘘以治之。(原文此处为“嘘”,但描述似属肝)
      • 吹 (chuī) 属肾,肾主耳。腰膝冷,阳道衰,吹以治之。
      • 呬 (sī) 属肺,肺主鼻。有寒热不和,呬以治之。
      • 嘻 (xī) 治劳极(存疑,原文未明确归属,但提及五藏各主一气及劳极)。
      • 呵、呬、呼、嘘、吹、嘻,是五脏各主一气,以及劳损之症,依此理运用,立刻见效。
    • 导引注意事项:
      • 卧榻(秣)要高,不让地气上冲,鬼气干扰。
      • 导引时不要急躁暴怒,此乃一身之贼。
      • 导引时不要面向北方,违反神明。凡事(导引时)不说话。亥、子日不向北吐唾沫,会减损寿命。
    • 存想导引法:
      • 思司命神(生命之神)两人轮流回转,左右旋转,常见。
      • 思神光黄色,且明月在己身边,昼夜常见。
      • 思五脏形态、气色、光芒,周流全身。
      • 思五脏色神在其所处位置。
      • 思五脏化为龙鱼。
      • 思精气在脐中,肾气正赤白,从背上头下迎接身体,名叫“还精”。
      • 思心如斗大火焰,辟除恶气。
      • 思飞行,分身飞行。常念有人或自己在前后,久之可与之交谈,询问南北方向。
  • 道林导引要旨(部分补充):

    • 低头,以两手抱两足,不息十二次:主消食,令人身轻,益精气,诸病邪不得入。
    • 踞坐合膝张足,不息五次:治鼻口热疮及五痔。
    • 跪坐(累膝)手按膝上,伸腰极,抬头引之,不息三次:治皮肤病(肤)。
    • 盘坐(交趺)叉手放头上,挽头结下着地,不息五次:令人气力自增。
    • 跪坐(长跪)曲手抱两乳下,左右摇膝不息:延年益寿,驻颜不老。
    • 两手抱膝贴胸,不息三次:治腰痛肾疝及背脊中痛。
    • 大箕坐,两手抓两脚五指,尽力低头至地,不息十二次:治颈项腰背痛,又令人耳目聪明。
    • 盘坐,两手交叉放头下,尽力拉伸,不息六次:治腰痛不能反顾。
    • 仰头用手摩腹,以手持脚离地(距尘),不息十二次:治膝痹不能行及腰背痛。
    • 伸两脚用两手指点脚趾:治腰痛如折及瘀血。
    • 屈两脚,坐卧握脚趾:治腰背痛。
    • 卧用手摩腹至脚,用手持引之,不息十二次:治脚痹湿及腰背痛。
    • 左手急拉头发,右手急搓颈项:利阴阳之势。
    • 正坐,两手交背后:治虚弱消瘦、大小便问题。
    • 一手攀上悬绳,一手自持脚:治痔及肿。
    • 伏蹲踞,两手抱膝,低头不息九次:治颈痛劳极,腰痛,骨节错位。
    • 正坐仰天呼出饮食醉饱之气:立消。夏天做,令人自然凉快不热。
    • 用两大指捻鼻孔,不息:令人阴阳不倦。
    • 向外转脚十遍,向内转脚十遍:补虚损,益气血。
  • 赤松子坐引之道:

    • 常做此法,令人耳目聪明,延年益寿,百病不生。
      1. 先长跪,两手向前,各自分开,手指向外。
      2. 再长跪,两手夹叉腰左右。
      3. 再长跪,以右手反叉腰(后腰),左手高举过头停止。
      4. 再长跪,以右手伸向后去,左手叉腰前。
      5. 再放松身形长跪,左右手轮流伸向前,再屈肘从后叉腰。
      6. 再长跪,高举两手。

太清导引养生经 终

  1. *自然呼吸一次(五次,五次呼吸后停止”。**
  2. **“


    收藏

    标签:


    发表评论: